台南水雉的復育故事
水雉成鳥與幼鳥。(本照片承蒙李進裕老師同意使用,在此萬分感謝) 水雉(Pheasant-tailed Jacana, Hydrophasianus chirurgus)為水雉科八種鳥類中的一種,分布於華南、南亞、東南亞、臺灣與菲律賓,冬季時部分的族群會遷徙至馬來半島、蘇門答臘、爪哇島、婆羅洲及阿拉伯半島度冬(如下圖)。1865年,駐臺的英國外交官斯文豪(Robert...
View Article「懷孕吃得好,寶寶少煩惱」是寫在基因裡面嗎?
最近在小鼠中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如果孕婦營養不良,會造成她尚未出生的孩子未來有較高的肥胖與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這種「孕期營養記憶」可以透過精子傳遞給子輩,甚至孫輩…就如一句以前的人說的:你阿嬤吃什麼,你就吃什麼。 這個研究也讓研究人員問: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究竟是如何向下一代傳遞的?以及,這個影響將持續多久呢? credit: CC by scribbletaylor@flickr...
View Article芝加哥即將成為「超導」都市
credit: ComEd 你可以想像把城市裡的電線換成超導體嗎?美國的電力供應商聯邦愛迪生(Commonwealth Edison, ComEd)宣布,他們將在芝加哥的部分市區裝設地下超導電纜!...
View Article該不該限制科學?
從前幾年有實驗室將禽流感病毒H5N1進行改造,使它對哺乳動物的感染力增強,到最近由美國疾病管制署CDC流出炭疽病(anthrax)病菌、天花病毒(smallpox)等,最近(7月14日)在網路上由十八個科學家簽署的聲明,呼籲「直到定量、客觀和可信的評估出現之前,各實驗室應削減產生潛在的大流行毒株的實驗。」為什麼呢?因為一個偶發的感染,可能會導致全球流行病的大爆發(1)。...
View Article「TED 不讓你/妳看的兩個演講」到底在爭議什麼?兼論 TED 的社會位置
文 / 洪靖(清華大學社會所博士班、荷蘭 University of Twente 哲學系博士班) 在寫完〈TED 到底該不該讓你/妳看那兩個演講?〉,回應兩位網路高人的爭論──王大師〈TED 死都不想讓你看的兩個演講!〉與 Gene Ng〈TED 死都不該讓你看的兩個演講?〉──之後,本以為爭議大致已經收尾,但沒想到討論越演越烈:Gene Ng...
View Article全球上最大的碳回收場開始興建,二氧化碳去哪了?
Illustration: NRG Energy 美國能源部(U.S. Department of Energy, DOE)上週宣布,將正式啟建全球最大的碳回收工廠! 近年,在經濟效益考量下,許多碳回收與碳儲存的基地設施都面臨縮減規模甚至停擺的命運,像是美國電力公司(American Electric Power,...
View Article把光「扭ㄧ扭」~
Credit: ANU 洗完臉,我們都會熟練地拿起毛巾扭一扭,那你有想過可以把光隨心所欲扭來扭去嗎? 澳洲國立大學(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ANU)的科學家們發明了一種可以控制光線偏振方向的物質[1],以此為基礎,未來將有望發展出以光線取代電路的微型主機板,對光電產業來說將是一大進展。...
View Article噓——安靜遠觀,讓無尾熊明星好吃好睡
無尾熊像小熊的趣緻樣貌、手抱嬰孩般的體型、還有長滿毛茸茸耳毛的大耳朵,使牠成了各地動物園的明星之一。不過各位在明星面前,可不要像瘋狂粉絲一樣,高聲叫喊和迫近明星。不然,對明星的私生活甚至健康可能會造成重大困擾哩。...
View Article七根手指~讓你單手做更多事!
Credit: Melanie Gonick/MIT 電玩打到一半突然覺得口乾舌燥,你望向手邊未開瓶的飲料,再看看螢幕上的隊友…… 你知道,你的雙手必須分工合作,以單手繼續奮戰;另一隻,得獨自解開開瓶的成就。 對許多人來說,要單手開瓶絕非易事,其他像是單手轉螺絲、單手剝香蕉等等,往往在雙手受限的情境下令操作者傷透腦筋,但如果你有7根手指呢?一切會不會簡單多了?麻省理工(MIT)的科學家們(Harry...
View Article擅長和細胞「合體」的金奈米顆粒
模擬圖:奈米金顆粒和細胞膜融合,由膜上的缺陷處進入細胞膜。Credit: Reid Van Lehn 金奈米顆粒將是藥物傳輸的新寵兒?科學家們發現特定金奈米顆粒能夠輕易穿過細胞膜,與鎖定的細胞發生作用,作為藥物運輸載體! 麻省理工(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的 Alfredo Alexander-Katz 團隊本週在Nature...
View Article超級電腦能做什麼?讓"華生"告訴你
超級電腦可以做些什麼呢?印象中,超級電腦好像總離我們有些距離,它在幫助科學家進行學術研究,它可以分析市場,還可以作為遊戲的伺服器。而最近,IBM的超級電腦"華生",將以它超群的分析能力,更貼近生活地為人類解答問題!...
View Article未來材料:藉拉扯改變導電的碳原子線
Credit: Vasilii Artyukhov/Rice University 碳炔(carbyne, 亦有譯作“卡拜”、“線型碳”),由單鏈的碳原子連接而成,為目前理論上已知最硬的材料。最近科學家透過理論計算預測,這種新穎材料除了硬,還具備特殊的導電性質,可以藉由拉扯從導體變成半導體甚至是絕緣體!...
View Article技壓狗鼻-奈米晶片「聞」炸彈
credit: expertinfantry via flickr CC BY 2.0 世界各地機場、公共場所的維安單位仰賴尖端科技、訓練精良的人員跟偵查犬來防阻恐怖攻擊,新型革命性電子晶片有奈米大小的化合物偵測器,可以讓辛苦的維安人員輕鬆一點。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Tel Aviv University)的Fernando...
View Article除了減肥,棕色脂肪還能…
許多癌症後期、愛滋病、肺結核與其他疾病患者死於一種名為「惡病質」(cachexia)症候群,其特點是「消瘦」(wasting)症候群,導致病人變得極端消瘦以及肌肉無力。惡病質症候群是約20%的癌症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到目前為止,提高食物攝取沒有幫助,也沒有可用的有效的療法。最近發表在Cell Metabolism雜誌的一項新的研究成果,可能是對於惡病質症候群患者刺激體重增加和肌力一個很有前途的戰略。...
View Article光纖越遠,心,則近 —無遠弗屆的空氣光纖
Credit: Howard Milchberg 弗朗基的激光炮有可能實現嗎?現在有了最新的「空氣光纖」,說不定真的有可能被實體化喔!...
View Article隱藏版海洋 在地球裡面
文/潘阿樹(科普作家) 水是人類生活中的一部分,水氣凝結成雲、下雨,到了地上又匯流成河,不過追根究柢,水究竟是怎麼出現的?地球上的水又是怎麼來的呢? 水從哪裡來? 與地球起源有關 目前推測地球有四十六億年歷史,要知道早期地球的水從哪裡來,證據可以說是微乎其微,但是科學家仍然想從些微的證據中,找到蛛絲馬跡。...
View ArticleWifi喇叭讓低頭族遠離危險
Illustration: Randi Klett; Images: Getty Images 還記得之前有低頭族過馬路被車撞到的新聞嗎?在智慧型裝置越來越普及的時代,不論行人或是車輛,都常常因為低頭看手機或是盯著GPS而忽落了路況,引發現實交通上的危險!現在,科學家針對低頭族,研發出wifi喇叭,讓手機主動提醒你身邊該注意的安全! 密蘇里大學(University of...
View Article視力調整功能螢幕,不戴眼鏡也能看
From Flickr. Credit: 黃毛 a.k.a. YELLOW 你正戴著眼鏡看這篇文章嗎?如果是,現在描述的這項科技將會顛覆你的習慣! 隨著行動裝置的發達,我們在生活中往往需要長時間面對「螢幕」,不只是坐在辦公桌前,甚至連搭公車坐捷運,彷彿一刻也無法將視線移開。科學家們現在正在開發ㄧ款新型的顯示系統,能配合有近視或是其他視力問題的使用者,讓他們不用戴眼鏡也可以清晰看到螢幕畫面。...
View Article不得了!與世隔絕的部落原住民感冒了!
巴西印第安人事務部(FUNAI)公開宣布許多人類學家和醫學研究人員所擔心的事件發生了。在巴西邊境的阿卡省(Acre),有長期與世隔絕的亞馬遜部落族人在與外界自願接觸後染上流感。一些研究人員現在擔心,這些人會將這可能致命的病毒傳染給相同部落的其他不具有免疫力的族人。 契瓦瓦族(Chitonahua)。圖片來源:Science Now...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