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汗真能防癌嗎?沒用的
文/狼醫生 流言: 馬拉松運動員不會得癌症,他們自體內排出大量汗水的同時,亦將體內累積的致癌成份重金屬排出體外,徹底去除癌症的根源。 真相: 馬拉松運動員確實擁有強健的身體,但他們並非完全不得癌症。「大量排汗就可以徹底去除癌症根源」的說法也很牽強。 馬拉松運動員也會得癌症...
View Article為什麼貓咪愛紙箱?
文/Bryan Gardiner 譯/IvyP 兩腳獸們快振作起來!你家主子可能對新買的高級抓板一點不感冒,但是有一樣東西保證能引起它的興趣。想必你可能也在網上的各種圖片和視頻中看到過,它就是紙箱!真的,不管什麼紙箱都行,大的、小的、形狀不規則的都沒關係,只要往地上、椅子上或是書架上一放,就等著看你的貓強佔地盤吧。 據說,紙箱放久了就會長出貓。親測有效!圖片來源:...
View Article如何在《武媚娘傳奇》裡活下來(上):毒藥篇
文/毛球控 最近熱播的「大頭娘娘和小頭皇帝」——《武媚娘傳奇》中,湧現出不少遭下毒謀害,鮮血迸流的宮鬥犧牲品。劇中這些人的毒發時間和中毒表現也各不相同,這些毒藥真的存在嗎?被下毒後到底是什麼樣?不妨來八一八歷史上那些真真假假的傳奇毒物。 什麼是毒藥?...
View Article微波爐加熱食物會產生危害嗎?
文/雲無心 一篇題為〈請立即停止使用微波爐加熱或烹煮的食物〉的文章又在網上傳開了。什麼微波加熱的食物會產生致癌物質呀、食物的營養價值會流失呀、微波輻射損傷大腦呀,這樣的說法大有死灰復燃東山再起之勢。本文從微波爐為什麼能加熱食物入手,來介紹微波爐的特點,並解析關於微波爐危害的那些謠言。 一、 微波爐為什麼能加熱食物...
View Article恐龍彩色羽毛的美麗錯誤
photo credit: Feathers? via photopin (license) 聯合報昨日(2015/3/2)於頭版大篇幅刊登了一篇〈恐龍原來有彩色羽毛!〉,報導敘述楊子睿隨德國團隊研究恐龍化石、並以3D技術繪出全球第一隻彩色恐龍,成果獲得《科學》期刊(Science)刊登。此報導一出,各大媒體與電子媒體紛紛跟進、引用轉貼,科學新聞難得如此受歡迎──但該報導卻錯誤甚深。...
View Article如何在《武媚娘傳奇》裡活下來(下):動物毒素和墮胎藥
文/毛球控 編者按:如何在《武媚娘傳奇》裡活下來(上篇)中介紹了不少宮鬥中真真假假的有毒植物,還有哪些宮鬥中可能用到的害人技倆呢?本篇繼續為您講解。 上回說到因食用蟹肉而死的李淳風,看起來他是食物過敏。不過,指望過敏畢竟不靠譜,下毒者一般不會完全寄希望於此,所以往往還有另外兩個選擇:河豚和魚膽。...
View Article身體停止產生能量,還可以活兩年?
前幾日(2015/2/27)看到了這則新聞:「身體停止生產能量 英16歲美少女等待死亡」。新聞裡面提到這位女孩因為得了粒線體疾病(mitochondrial disease),導致「身體無法為重要器官及肌肉供給能量」,所以正在慢慢等待死亡降臨。 Corah-Beth Slaney. 圖片來源:BBC...
View Article科學革命時代的血之祕史
我們大部分受過教育的人,都知道血液的功能。今天,「捐血一袋、救人一命」的觀念和行動,也是很令人熟悉的。可是過去有好幾千年,我們其實並不真正瞭解血液的功能,甚至以為「血」是可以直接遺傳給下一代的東西,所以才會有「血統」、「血緣」和「血親」等類似的名詞。...
View Article冉冉上升的希望──致 尋找著幸福的我們
這是一個飄著細雨的元宵節。我和攝影師強者我朋友到了平溪去拍天燈。 在人山人海的會場,聽著主持人的一句句祝福,不外乎又是要幸福美滿的過日子。 十分,真是一個會讓人聯想到幸福的地方。 但是,幸福又是什麼呢?看著飄著細雨的天空,天燈冉冉的上升,我不禁又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我們好像都以為,只要能夠談戀愛,那就會過得比較快樂。...
View Article區分科學與偽科學的價值在哪?–以一個真實的法律案件為例
via relatively interesting 作者:楊梓燁〈捷學的哲學〉 在當代社會裡,科學被公認為最可靠的知識。同時,由於科學在人們心目中有那麼高的可信度,引來一些人以科學之名招搖撞騙。此時,我們就會生起問題或爭論:什麼是科學?這些以科學之名招搖撞騙的主張、商品,為什麼不是科學?它們為什麼不配有「科學」的名號?...
View Article登上醫療雲的第一步,讓醫療器材無線同步不受拘束!
文/廖英凱 不管是去醫院看病檢查,或是在家裡的健康監測,我們都常常會運用到心跳、血壓、血糖等測量醫護器材。而隨著雲端產業和個人智慧型裝置的興起,這些醫護器材也開始建立起如藍芽等通訊技術,以可便利地和手機或平版通訊,也可連接上雲端系統,達到遠距照護的目的。...
View Article一抹奈米防汙塗料,不用清潔劑,玻璃也能亮晶晶
文/廖英凱 有用過汽車美容用品店的撥水劑,或是幫愛車做過貴鬆鬆的美容鍍膜嗎?經過處理的表面,不僅看起來更亮晶晶,撥水性也更好,雨水滴到汽車表面時,彷彿流動性變得更好而無法留在表面上,這個現象,似乎也在大自然的蓮葉上有類似的效果。蓮葉上的水珠,總是流動的特別快,而且看起來特別的渾圓,科學家們把這個現象稱之為「蓮花效應」或「蓮葉效應」。...
View Article半杯水的故事:樂觀,真的比較好?(應用篇)
上一篇文章出來之後,看了網友在泛科學的留言,我決定把這篇文章改名為9%水的故事(特大誤) 摘錄自Duncanhttps://www.facebook.com/duncanlindesign/photos/a.544251125634621.1073741828.544241848968882/632564940136572/ 還沒有讀過理論篇的朋友,我建議你先讀讀理論篇,再來看這一篇文章吧~...
View Article用「閃電」鍍製觸控螢幕的導電膜
文/劉珈均 工研院機械與系統所的團隊研發「大氣電漿鍍膜技術」,能在大氣常壓下鍍製透明導電膜,為目前已知唯一能常壓進行製程並達到商用品質的技術,此技術也曾獲得「R&D百大科技獎」與「華爾街日報科技創新獎(TIA)」。 手指滑過手機或平板電腦時,因為螢幕下面那層透明導電薄膜,機器才得以「感知」碰觸、執行功能。現在觸控面板常用ITO(Indium Tin...
View Article不要拿精神疾病來開玩笑
先前蔡正元先生拿亞斯伯格症這個疾病來開對手玩笑,遭到相關家長抗議之後,匆忙道歉。但傷害已經造成,之後輕描淡寫的道歉能不能挽救家屬們的心情,似乎不再是新聞焦點。 在臨床界工作時間夠久的醫療人員都知道,很多時候疾病是無法選擇的,尤其是精神相關疾病,都是得了就是跟著這個人一輩子。這種無奈與傷痛,不是說風涼話的人可以理解的。 source:wiki...
View Article麻醉之後到底是醒是睡?問問「多維麻醉深度監測系統」
文 / 陸子鈞 雖然現實生活不會遇到像電影《索命麻醉》劇情般的陰謀,不過的確有部分的病患會「術中清醒」,像電影男主角一樣身體無法動彈,可是感覺得到痛,甚至有意識。如此,日後對手術的恐懼可能是看完電影的恐懼無法比擬的。現在,世界首創三合一多維麻醉深度監測系統,可以降低術麻醉失誤的風險。...
View Article最佳鐵路網與單細胞生物-2010年搞笑諾貝爾運輸規劃獎
在某個平行的宇宙中,有個城市叫做「三塊厝」,該地的人口恰如其名,分佈在三個大社區裡。三塊厝的市長想要蓋一座連接三個社區的捷運系統,在平行宇宙裡,沒有居民陳情、水土保持、鐵道東移、官商勾結及捷運共構宅等問題,只要規劃出幾何上的最佳的路線就好了。 於是交通局長大筆一揮,把三個聚落點對點用直線連起來,形成一個三角形(如下圖...
View Article身段柔軟的太陽能電池
文/廖英凱 太陽能電池,作為綠能科技發展中相當倚重的一塊,近年來科學家們也嘗試利用各種不同材質製作太陽能電池來達到光電轉換的發電方式。除了相當常見如設置於屋頂上或人造衛星的矽基太陽能電池,非矽基的部分也有CdTe薄膜電池、CIGS薄膜電池、染料敏化薄膜電池等等。而工研院綠能所江建志專案經理團隊所致力開發的硒化銅銦鎵(Copper Indium Gallium...
View Article順應型教導機器人「牽手」教一遍就學會
文/劉珈均 小時候,父母總是牽著小孩的手,一筆一畫地教寫字,試著將情境轉換,生產線上人類與機器人一起工作,人類「牽」著機械手臂,一推一拉地教它走一次工作流程,機器人便記起來了,若生產線更動工作內容,不需要為機器人重寫程式或費心更改設定,只要再教它一次就好。這是工研院機械與系統研究所的研發之一,另也有為機器人導入3D視覺,能「辨識」送到眼前的零件方向,將插件正確地安置到電路板上。...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