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專欄 – PanSci 泛科學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85

【特輯】科學教育科科科:為何我們不能是朋友?

$
0
0

你科學的成績好嗎?回答之後再讓我們來聊聊:你喜歡科學嗎?

從台灣學生近一次的「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程就趨勢調查*」(TIMSS, Trends in Mathematics andScience Study) 來看,許多學生和科學、數學呈現著微妙的「我們不能是朋友」的關係。

2015年 TIMSS 的結果顯示,台灣學生對科學「高成就、低興趣」:國中8年級學生不論是科學或是數學成績都是前三名,但對科學的喜愛程度卻是興趣缺缺的倒數第三名(排在後面的是日本與韓國)。

透過教育,能帶領我們更快的認識世界。但在學校時,卻有好多壓力推拉著我們前進,於是周遭的風景模糊,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直到徬徨地到站,還有些人不知自己身在哪裡、該往哪去。這真的是我們希望的教育嗎?

愛因斯坦在《論教育》裡提到「所謂教育,是忘卻了在校學的全部內容之後剩下的本領。」而「學校的目標應是培養有獨立行動和獨立思考的人。」但我們對於知識的追求被量化成了數字,變成了「考試」,然後人類就漸漸的忘了探索知識的初衷與樂趣,才成了學校的「籠中鳥」。

教育不該是如此,科學更是。所以就讓我們在 108年新課綱上線之際,來一起聊聊科學教育,和讓我們不能與科學成為朋友的那些事吧。

  • *註:「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程就趨勢調查」(TIMSS, Trends in Mathematics andScience Study) 是由國際教育評估協會(IEA)所主持的計劃。每四年舉辦一次,針對國小四年級、八年級學生的數學與科學能力的表現進行評比,2015年根據不同項目,有39~49個國家參與。

素養素養,到底什麼是素養?

108新課綱最大的改革之一便是強調「核心素養」。根據國家教育研究院的定義「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因此素養所回應的是在生活場景下的需求,且其所對應到的不是只有單一學科,而是跨領域的(所以素養補習班來去補素養到底是搞錯了些什麼…)。

科學教育科科科起手式,讓我們先從各式各樣的素養開始談起吧!

  • 本期《科學教育科科科》專題另邀請了黃俊儒老師、黃國珍老師專文討論科學素養與閱讀素養,文章將於8月上線敬請期待!

在教室裡發生的改變

最長時間陪伴著學生的,是老師和教室。若「考試領導教學」是閃也閃不掉的事實,那在課堂上的老師們是如何教導學生同時處理這樣的命題?新課綱上線又會有怎樣的改變和影響呢?

  • 本期《科學教育科科科》專題另邀請了蔡任圃老師專文討論新課綱對生物科教學現場的衝擊,文章將於8月上線敬請期待!

那些年,我們經歷過的大考

我們學生時期的生活就和香腸一樣,考考考考考考考。

那些年,我們都經歷過或是即將經歷大考,雖然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區有著不一樣的樣貌。考試有哪些轉變?不論你有沒有走過,讓我們來看看關於考試的那些事吧。

大學不是你想的那麼一回事?

不論是推甄繁星填志願,選科系時,爸爸媽媽阿姨叔叔還有隔壁鄰居總要你想想你要唸的XX系未來出路是什麼。

但你有想過這些科系在唸什麼嗎?又或者,我們大學修的很多學分都很難學以致用,「不務正業」、做著跟大學主修乍看沒什麼關係的工作,可能才是常態!

 

The post 【特輯】科學教育科科科:為何我們不能是朋友?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85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