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中的科學與偽科學:十個有用小指標幫你辨識偽科學(二)
作者 / 黃致豪 (執業律師;台大心理研究所博士生) (續上篇) 圖片來自 Fickr 用戶CPOA,以CC-BY-SA條款使用 所以,沒錯。科學確實有大小眼之分:在偵(調)查程序程序中,即便是與科學基本性質有所違背的技法,只要對案情方向的釐清以及嫌疑犯的排除有所助益,管你靈媒測謊超感應,只要被告同意,用了也無妨。但在審理程序中,則是不允許偽科學證據的介入。...
View Article司法中的科學與偽科學:十個有用小指標幫你辨識偽科學(三)
作者 / 黃致豪 (執業律師;台大心理研究所博士生) (續上篇) 指標2. 迴避同儕審查。 在科學領域當中,假說、理論或者實驗的結果,接受同領域同儕審查(無論是透過理論檢驗或者實驗再現的方式),是相當重要的特色,也是科學承認與面對假說不完美或錯誤之處的修正方法。 美國聯邦證據法從 Frye 所建立的同儕普遍接受 General Acceptance 法則,乃至於在 Daubert...
View Article誕生於動盪幕府末期的天才機關師 --《大人的科學》
持續了數百年的「機關人偶」歷史是日本獨特的文化。在進入新世紀之際,出生時間僅僅相差2年的兩位天才機關師,更將機關人偶推向高峰。這兩位分別是製造的機關人偶十分精妙而擁有「魔術師」別稱的大野弁吉(1801~1870年),以及「東芝」創業者的田中久重(1799~1881年)。兩人的卓越技術透過他們的機關人偶相關故事與傳記等,流傳至今日。...
View Article司法中的科學與偽科學:十個有用小指標幫你辨識偽科學(四)
作者 / 黃致豪 (執業律師;台大心理研究所博士生) (續上篇) 指標4. 欠缺防止確認偏誤的機制。 不管哪個領域的科學(或者非科學),都很競爭。也難免大家在發表理論或者做實驗的時候,一心會找的只有著眼在可以支持自己論點的證據上,而會有意無意地忽略或否定可能對自己論述不利的證據。 這就是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造成的視野狹隘問題–我們只想相信我們想相信的,容不下客觀的證據。...
View Article司法中的科學與偽科學:十個有用小指標幫你辨識偽科學(五)
作者 / 黃致豪 (執業律師;台大心理研究所博士生) (續上篇) 指標6. 浮誇某技術的功效或效能。 科學與技術這東西,是這樣:凡是科學或技術,沒有沒有缺陷、弱點或死穴的。用術語說,就是:舉凡科學,必然有其限制(limit)。換句話說,如果有某樣技術或理論跟你宣稱:效果超好,保證沒問題,也不願意告訴你它的界限與理論根據的缺陷何在,那這個技術八成有問題。...
View Article司法中的科學與偽科學:十個有用小指標幫你辨識偽科學(六)
作者 / 黃致豪 (執業律師;台大心理研究所博士生) (續上篇) 指標8. 「是你要證明我錯,不是我要證明我對」:舉證責任倒置 許多偽科學領域的共通特色是:先講先贏。我先丟一個理論或作法出來,在沒有人證明我有錯之前,我就是可以被接受的科學原則。 但科學不是這樣跑的(Science does not run like that.)。...
View Article司法中的科學與偽科學:十個有用小指標幫你辨識偽科學(七)
作者 / 黃致豪 (執業律師;台大心理研究所博士生) (續上篇) 指標9. 與其他既存的科學領域之間欠缺連結性 科學領域百百種,由於研究方法、基本原則、證立邏輯與倫理規範基本上相通,而每一個科學理論的生成都有賴於先前各領域科學家的相關成果,因此雖說是單一領域的科學研究,到最後往往會與其他科學領域產生連結,進而透過這種連結或驗證、或強化、或修正自己領域的理論假說,或衍生出新的理論來。...
View Article司法中的科學與偽科學:十個有用小指標幫你辨識偽科學(八)
作者 / 黃致豪 (執業律師;台大心理研究所博士生) (續上篇) 好不容易講完了這十個小指標,我要強調幾件事: 第一、這些指標不是我發明的。匯集這些指標成文的,是 Lilienfeld 與 Landfield 在2008年刊在 Criminal Justice and Behavior...
View Article網路,讓「作品換成錢」的舊交易體系砍掉重練 -《資訊分享,鎖得住?》
漫畫取自: http://xkcd.com/1599/ 鎖上網路通道、架起重重規則,圈禁原本無償分享的作品,不啻於扼殺整個世代的演化,妨礙他們自然建立更能彼此扶持的生態系。我們的確無法預知這個生態系的樣貌或運作方式,但只要人類依舊樂於交易創作與資訊,這樣的生態系就可能出現。...
View Article通用汽車打造「互相溝通」的車子
日本動畫《閃電霹靂車》是許多七年級生的童年記憶,主角風見隼人駕駛的賽車阿斯拉大出風頭,能隨時換裝成賽車或越野裝備、唱歌喚醒昏迷的主角、變身水上車,及時穿越海上暗礁與暴風雨送受傷夥伴到醫院等等。與其說阿斯拉是性能不斷進化的人工智慧電腦,它更像是有生命的靈活助手。...
View Article冬將至,讓熱泵成為抵禦寒冷的烈焰,讓熱力學做你荷包的鐵衛─節電宜蘭縣篇
對於非在地居民來說,講到宜蘭時,絕對不免俗地想到會想到蘭陽的好山好水、美味可口的小吃「等路」、以及舒適放鬆的的溫泉和特色民宿。精緻特色觀光業的蓬勃,絕對是近年來宜蘭發展的重點。當然,觀光產業對於「舒適」的高標準,也帶來了更龐大的能源需求。以宜蘭服務業用電量前50家的業者來看,有26家就是旅館業者。因此,設法導入更好的制度或技術,讓業者能在維持服務品質的狀況下減少能源使用,絕對是一個值得努力的方向。而...
View Article油品檢驗,誰說了算?
source:Kevin Vertucio 「食用油裡有可怕的有機溶劑!」;「大學教授教你用嗅覺分辨有機蔬菜!」;「輕鬆驗出水中的氯分子」,似真似假的言論在網路上源源不絕,如果能夠集結這些謠言的力量,恐怕足以讓一架空中巴士A380升空。讓我們暫時將那些娛樂性十足的偽科學放下。究竟,食品和藥品產業界中的「檢驗」,是怎麼一回事呢? 怎麼知道要驗些什麼?...
View Article不再路痴 ,「室內」定位系統告訴你路要怎麼走
與 GPS 不同,IPS 要解決「室內迷路」的問題 現代人已經被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統)寵壞了,透過智慧型手機,我們能立刻知道自己身處的位置、要去的地方以及如何到達。然而,GPS 在室內卻無用武之地,相信不少人都有過跟筆者類似的經驗,在迷宮般的台北車站不知身在何方,望著眼花撩亂的指標與出口,不禁感到徬徨無助,手機...
View Article變形金剛超進化 – 衣服也可以是機器人?
變形金剛裡,大黃蜂ㄧ開始只是部舊車,經過掃描其他車子結構後才搖身一變成為千萬超跑。當時看到這段劇情的我就在想,變形金剛有沒有可能變成機械以外的東西呢?像是毛巾或是衣服?雖然「衣服」金剛聽起來弱弱的,但若是有一件可以像機器人一樣具有自主運動能力的衣服聽起來還真是蠻厲害的!現在,透過最新的機械紡織材料,還真有人做出了「衣服機器人」!...
View Article電子皮膚-比醫生更了解你的乳房健康
電子皮膚具有更高的偵測靈敏度,可以發現比目前技術更深入的疾病徵兆,提早發現並提高病患的存活機率。Source: iStockphoto...
View Article對抗加州乾旱,省水科技各出奇招
美國加州旱象自 2012 年以來已持續三年,乾旱已經取代不動產市場以及交通問題成為矽谷茶餘飯後熱門的話題。加州人戲謔地以自家門前乾枯一片的草坪為榮,或是為翠綠的草地感到尷尬,並討論人工草皮在高溫下是否真的會臭氣難聞。儘管許多處理方法談不上什麼高科技,比方說把枯黃的草地染成綠色,然而,首波利用高科技對抗乾旱的方式正逐漸浮上檯面。...
View Article迎接「光世代」,Li-Fi 讓你有光就能上網
此時此刻閱讀這篇網路文章的你,可能正在使用咖啡店的無線網路,或是偷用隔壁鄰居忘記設密碼的熱點,相信過去也經常為了龜速的網速,或者競爭有限的頻寬而感到十足不耐。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電子產品需要網際網路,網路塞車的現象將越趨明顯。為解決此一問題,愛丁堡大學哈洛德海斯(Harald Haas)教授想到,為什麼不用光線來傳輸資料呢? 光線如何變成高速網路線? 你大概沒想過 LED...
View Article行為問題必然是ADHD所造成的嗎?
先前有機會到外面演講,講題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以下簡稱ADHD)相關,因為ADHD流行率比其他精神疾病為高,也經常成為眾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因此參與者常常會非常熱烈的討論一些相關問題。在這些討論過程中,其中有一個問題個人覺得經常受到誤會(講白了就是月經文,每場都來一次),已經到可以寫成單篇文章好好說明一番的地步了。...
View Article未來城市 – 無人駕駛美夢如何成真?
眾多汽車與科技大廠相繼投入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未來道路或許將會更加安全。圖為Google研發的無人駕駛車輛。Source: flickr 自動駕駛,減少交通事故的福星? 從客觀的統計數據來看,人們實在稱不上是好駕駛。美國每年平均有三萬人死於車禍事件,而台灣每年則約有三千多人死於交通事故。與人類相比,機器至少不會酒駕、不會邊開車邊講電話,也能在短時間內處理更多的訊息並作出反應。Google 在...
View Article3D列印怎麼印出柔軟的衣服?靜電紡絲法讓自己印衣服成為可能
3D 列印無疑是革命性的新技術,但在服裝設計領域中卻遭遇了諸多困難。由於 3D 列印多使用塑膠等原料,列印出的服裝總是給人呆板生硬的感覺,堅硬的質地更讓 3D 列印製作出的服裝與「舒適」兩個字天差地遠。不過就在 2015 年 5 月,號稱首台 3D 織品列印機在募資網站 Kickstarter 上開始了募資活動,這項名為 Electroloom 的企劃,可能是3D列印在服裝製作過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