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專欄 – PanSci 泛科學
Browsing all 2085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中藥「水蛭」的意外旅程(上):偽品的震撼現身,網路問卷調查發現了什麼?

這個旅程是這樣開始的。 2017 年 10 月,為了撰寫「蛭類的醫療用途」這個主題,我去中藥店尋找「水蛭」這一味藥。《中國藥典》和《台灣中藥典》裡面都清楚點出中藥「水蛭」乃是由三種蛭類──水蛭(Hirudo nipponia,即日本醫蛭)、螞蟥(Whitmania pigra,即寬體金線蛭)、以及柳葉螞蟥(Whitmania...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中藥「水蛭」的意外旅程(中):市上假貨知多少?到中藥店舖暗訪偽品水蛭

上一篇:中藥「水蛭」的意外旅程(上):偽品的震撼現身...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中藥「水蛭」的意外旅程(下):偽品的身份解謎——不是水蛭,那是什麼?

上一篇:中藥「水蛭」的意外旅程(中):市上假貨知多少?到中藥店舖暗訪偽品水蛭 旅程至此,從發現偽品的震撼當下,一直到網路和店舖的明查暗訪,一直縈繞腦海的念頭除了「居然會出現偽品」、「偽品居然這麼常見卻沒幾個人懷疑過」之外,當然還有「到底這個偽品是什麼鬼東西」?我相信,各位讀者也跟我一樣好奇。...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在金曲獎中那些驚鴻一現的臺灣原生蕨類、蝴蝶和鳥類們,你認得出來嗎?

第29屆金曲獎頒獎典禮於 6月23日舉行,典禮的視覺設計以「眾聲宣言」為命題,反映了當代社會的現況、傳達出不同的世代心聲。如果你有在關心金曲獎同時又是科宅的話,一定會特別注意到「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的入圍影片:在短短不到一分鐘的影片當中,從台灣的山岳開始,其中出現了各種台灣特有種蕨類、蝴蝶與鳥類羽毛。 而這些驚鴻一現的特有種們到底是誰呢?讓我們一起看這座島嶼的模樣吧! 豐美的蕨類世界...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千年前的科幻小說?《列子》的機器人故事──〈談科論幻話創意〉

一千五百多年前的科幻小說? 《列子》,又名《沖虛至德真經》圖 / 《四部叢刊初編》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為什麼世足賽容易爆冷門?淺談關鍵時刻球員的心理因素

世界盃足球賽進行了將近一半,小組賽結束,賽程進入十六強爭奪八強的賽程。今年度許多比賽結果都大爆冷門,上屆冠軍德國隊在小組賽最後一戰敗給了韓國,讓許多人非常訝異。在這場比賽中,德國隊有許多得分的機會,然而卻不斷的錯失,導致比賽最後出現令人難以置信的結局。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保育名錄大風吹,吹什麼?帶你深入了解臺灣原生鳥類保育等級調整之緣由

編按:2018 年 6 月農委會林務局野生動物保育諮詢委員會討論了新一波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的調整,其中鳥類部分修改調整牽涉了共 21 種鳥類。 參與評估分類專家會議(鳥類類群)的丁宗蘇老師、方偉宏老師應邀撰文,針對本次的保育等級調整作出說明。除釋疑名錄調整考量之主要內容,亦提要說明近年台灣鳥類值得注意之保育、研究情況。 丁宗蘇│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林務局第 11...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為了活下去!植物硝酸鹽吸收暗藏機密

植物的「硝酸鹽轉運蛋白」為什麼重要? 過去僅知道植物會利用氮肥中的硝酸鹽做為養分來源,而利用分子生物學的技術,可探討植物吸收硝酸鹽的機制,及如何有效利用硝酸鹽等未解之謎。藉由了解轉運蛋白的作用機制,進而提升植物利用氮肥的效率,從最微小的基因尺度,用科學方法來改善農業、環境以及能源等問題。 長年投身於研究植物硝酸鹽轉運蛋白,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蔡宜芳的研究成果,不僅刊登於國際頂尖期刊...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口渴了嗎?來瓶飲料吧!包裝飲料的誕生祕辛大公開

本文由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來認識包裝飲料是如何誕生的吧!圖/igorovsyannykov @Pixabay 炎炎夏日,進便利商店買瓶冰涼的飲料兼吹冷氣,幾乎成為每天的例行活動,面對架上琳瑯滿目、容易讓人產生選擇障礙的各式包裝飲料,你曾想過它們是怎麼被製作出來的嗎?業者運用哪些食品加工技術,才能創造出品質穩定一致,又便於運輸、保存的好喝飲料呢?...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人成群就容易腦弱?千萬別相信群體證詞──《烏合之眾》

容易被暗示指揮的「群體」 在說明群體時曾提到,它的一個普遍特徵是極易受人暗示,我們還指出在一切人類群體中暗示的傳染性所能達到的程度。這解釋了群體態度為何能迅速的朝某個方向轉變的原因。通常,群體總是在期待中關注某事,因此很容易被暗示,儘管人們認為這點不值一提。最初的暗示經過相互傳染後進入群體所有成員的大腦,接著群體態度趨於一致,並很快成為既定事實。...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召喚你對科學無盡的求知慾!「第九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得獎名單

兩年舉辦一次,搜羅了不只有臺灣還有中國大陸、香港的優質科普創作、翻譯及出版的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今年已經堂堂來到第九屆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獎項分為創作類以及翻譯類,以及青少年組的特別推薦獎。今年臺灣參與遴選的書籍共有266冊,而中國大陸則由中國科學報社徵書,共有252冊書籍參與遴選,最終都選出各十本書籍進入決選。...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媽祖曾經坐牢100年?那些因天災而產生的民俗活動 —— 從歷史看地震系列(1)

文/阿樹  《震識:那些你想知道的震事》副總編輯 感謝鄭世楠教授整理的各項資料不吝公開,各種資料的細節已收錄在「塵封的地震」系列演講。本系列文多參考其中的資訊撰文。 1600~1900年間台灣發生過的地震。圖/塵封的裂痕系列投影片。地震資料目錄可參考中央氣象局災害地震總彙 不是現代才會發生,清治時期的滅村災難...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Gene思書齋】完美的相對論

2017 年二月中,我的臉書塗鴉牆被一個很奇怪的東西大洗版,就是傳說中的「重力波」。 可是我的同溫層太高檔了,因為我連重力波是什麼都不知道,完全看不懂,一連被洗了好幾天版,我一篇文章都沒看過。不過從整個洗版的標題來看,實驗上驗證重力波,似乎是證明愛因斯坦理論的最後一塊拼圖之一(或沒有「之一」),探測重力波需要用上人類最先進的科技,還有此技術可以用來觀測更遙遠的天文現象等等。 重力波?那是什麼?...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如何減少飲食中的丙烯醯胺含量?——丙烯醯胺大揭密(下)

在上篇文章中,我們認識了丙烯醯胺的毒性、其在食品中的形成機制,以及高丙烯醯胺含量的食品類別有哪些。本文將繼續探討食品中的丙烯醯胺議題,依據風險評估結果,哪些族群需要特別留意高丙烯醯胺食品的攝取?又有哪些原則能供食品產業與一般民眾參考,以降低丙烯醯胺的暴露風險? 孩童與青少年需特別留意「高丙烯醯胺含量食品」的攝取 圖/ILSI Taiwan 提供 我國從 2009...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Gene思書齋】七種元素改變世界

《改變世界的七種元素》(Seven Elements That Have Changed the World)這本書的書名,對非理工宅來說,所謂的七種元素,可能是各種你能想到的東西,可是對理工宅來說,除了是指化學元素,還會是什麼呢?...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如果地球是個硬碟,生命如何創造資訊彼此溝通?《阿凡達》展現的生態文明──泛生態科幻系列(2)

本文為系列文章,在此之前你可能會想先看看 人類該如何學習自然而變得文明?—那些含有「泛生態」意涵的科幻作品發想與凝望 由核心概念到描述細節,在電影《阿凡達》(Avatar) 在科學科技設想描述上都是不折不扣本系列希望介紹的「真生態科幻」概念代表性的入門作品,尤其在主角人物與植物網路的通訊、生物溝通的情節刻劃。 圖/imdb...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噪音能讓大腦的效能更好?──《偶然的科學》

惱人的噪音大有用處 製造震動 我們傾向把隨機的噪聲訊號當成不好的東西,但在許多系統中,無論是生物和技術,噪音其實都是個機會。勞拉.斯皮尼 (Laura Spinney) 認為,如果沒有噪音,你的大腦效能可能不及現在的一半。 噪音通常是一種討人厭的東西,任何曾在飛機航線下方生活過的人,或曾經嘗試聽遙遠調幅廣播電台的人,都知道這一點。但是對工程師而言,噪音的隨機波動可謂天賜。...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當「機率」被誤解,審判是否會變成粗暴的正義?──《偶然的科學》

草率分析機率,是帶著正義面具的暴力 粗暴的正義 如果你想瞭解某件事的機率,例如在犯罪現場發現的 DNA 是否與被告的 DNA 相符,那麼你必須以良好的統計數據為基礎。但近年來,構成良好基礎的東西已出現變化。對許多人來說,就像安琪拉.賽尼 (Angela Saini) 所說的,傳統的統計數據需用18世紀的一個想法加以翻新。...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來迷路吧!放下 Google Map,尋找一場美麗的錯誤──《偶然的科學》

來迷路吧!尋找美麗的錯誤 在本書的尾聲中,我們該向大家提出一個請求:請不要把生活裡的所有不確定性都予以消除。從GPS到書籍推薦,科技正在讓我們周遭的一切變得精確又可預測,但這不見得是好事。有時候,我們的幸福有可能因偶然而生,而這是凱薩琳.德蘭格 (Catherine de Lange) 發現的道理。 放下手上的 Google Map,迷路的過程或許會發現什麼新鮮事。圖/pixibay...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漢森與拉馬納森,讓世人直面全球暖化議題的科學家──2018 唐獎永續發展獎

本文由《唐獎教育基金會》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作者/潘昌志 如果溫室氣體含量持續上升,能量不平衡而日漸暖化的地球,就像一顆令人憂心的定時炸彈…… ──詹姆士 ‧ 漢森博士(Dr. James E. Hansen) 入世的科學家、秉持科學信念 本次獲「唐獎」永續發展獎的詹姆士 ‧ 漢森博士。圖/唐獎教育基金會提供 1988...

View Article
Browsing all 2085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